河口3年前投2.7億元建成的文化長廊近日花3億多拆除一事引起高度關註,輿論質疑這一建一拆之間納稅人近6個億就打了水漂。21日,河口縣人民政府發言人、河口縣住建局副局長劉建雄就此事回應稱,這種說法是誤會,財政資金並未被浪費。一建一拆並未浪費近6個億,反過來開發商是為河口人民做出了貢獻。(6月22日中國新聞網)
  從河口官方的回應看,納稅人不僅沒吃虧,反而是飛來橫財,在開發商那裡撿一個大便宜,平白無故獲得一塊公共綠地。但仔細琢磨,河口方面的答覆,卻是漏洞百出。要釐清開發商是不是為河口人民做了貢獻,河口方面先不妨回答三個問題。
  第一,開放商是在做雷鋒麽?誠然,以現在的勞動力價格,以及物價成本,再建一個文化長廊,2.7億元確實下不來。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,如今的文化長廊,商鋪有價無市,游客寥寥無幾,已沒有任何商業價值,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尾開發。這個時候政府以3億元贖買,開發商不僅沒有虧本,反而,又賺了3千萬。到底是開發商做雷鋒,還是河口人民為開發商的投資失敗買單呢?
  第二,3億元買綠地,真值麽?河邊綠地屬於自然景觀,開不開發,都在那裡。只要3年前,河口縣政府直接通過決議,改變土地用途,不花一分錢就可讓群眾擁有一塊天然的綠地。而河口方面,先把土地轉為商業用途,後用3億元贖迴轉化為市政公共工程,如此一來一回,折騰不說,還浪費了3億元,並讓自然景觀變成人工綠地。花了3億元折騰3年,又回到原點,到底值不值呢?
  第三,開建的時候,憑藉領導的“個人意志”開工,贖回的時候又不隨行就市,反而以所謂的“市場價”贖回,難道文化長廊一建一拆,真是理念的的轉型和進步麽?這種所謂的進步,是不是在給開發商的“撤退”打掩護?
  事實上,解釋就等於掩飾,而且越描越黑,有關方面,與其在修辭上煞費苦心,不如真心面對,吸取教訓。在以後的決策中,多聽聽公眾意見,多考慮公眾訴求,力求以人為本,千萬別在一齣了事,就靠耍嘴皮子粉飾太平了。
  文/薛家明  (原標題:短命的文化長廊,誰是雷鋒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m64pmhnz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